首頁 > 環境設備
環境設備 | 放射式體外震波
放射式體外震波

放射式體外震波
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
- • 國際ISO認證
- • 歐盟CE、美國FDA認證
- • 臺灣TFDA認證
- • 氣動原理涵蓋大治療區域
- • 臨床研究證實能改善 80% 以上的疼痛症狀
產品功能
放射式震波針對肌腱軟組織與慢性疼痛部位,刺激微血管新生及膠原蛋白(collagen)、纖維母細胞(fibroblast)的增生,使缺氧缺血的軟組織恢復血液灌流供應,增加疼痛部位的代謝循環,促進軟組織修復與再生,而震碎的鈣化物質則由新生的淋巴組織吸收與清除。



※整體而言,震波可以:
- 1. 啟動組織修復與再生
- 2. 降低發炎
- 3. 緩解疼痛
- 4. 恢復組織的彈性與功能
產品特色
- • 不須麻醉、免開刀、免住院
- • 非侵入性、低危險性
- • 免吃藥、免打針
- • 沒有副作用
- • 門診醫師評估後可立即進行療程
- • 單次治療約10-20分鐘快速完成
※高強度
放射狀能量輸出→ 更能完整涵蓋治療區域與周邊組織、減低療程痛感、不會過度刺激
常見問題Q&A
Q1:施打震波時的感受是甚麼? 是否會疼痛?
治療過程會有些許疼痛,此乃治療之正常現象,在治療時疼痛將會漸漸減輕,請患者安心接受治療,若無法忍受疼痛請告知醫師或醫療人員,視情況調整。
Q2:需要做幾次震波才能改善症狀?
需視個別患者的痛症程度及病理成因而有所差異,通常治療2-3次便會見到顯著的療效。狀況複雜的複合性個案可能需要4-6次完整的療程,方能達成明顯改善。

肩關節肌腱炎
足底筋膜炎
網球肘
下背痛
治療前評估
由專業醫療人員協助定位痛點後即可開始治療,治療過程中可能會有些許痠痛的感覺,此為正常現象,痛感通常會漸漸減輕,一般建議治療次數為3-6次,每週施打1-2次,大部分病人在治療3次後會有明顯改善,實際情況仍應視病症的複雜性與疼痛嚴重度,調整治療次數。
• 懷孕
• 急性發炎或感染
• 惡性腫瘤或癌症
• 14歲以下兒童
• 凝血功能障礙
• 類固醇皮質激素治療中
若您有上列狀況,請先告知醫療人員進行評估, 以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治療前注意事項
1. 治療部位有開放性傷口,請暫時不要治療,以免發生感染。
2. 治療時須直接接觸治療部位,以著方便穿脫的衣物為原則。
震波術後衛教
軟組織、骨骼修復需要時間,疼痛逐漸改善並非立即消失,治療後請遵循下列照護原則:
• 冰敷:
如治療部位出現發紅、腫脹、疼痛、輕微瘀血或其他不適,此為組織修復之正常現象,通常在治療後幾天內會消失。可視情況使用冰敷,每次以10-15分鐘為限。
• 藥物:
非相當疼痛 (視覺量化指數 VAS>5~6分), 不服用消炎、止痛藥,以使震波治療效果最大化。 特殊情況經醫師指示者不在此限。
• 運動:
4-6周內避免激烈運動,並矯正不佳的姿勢或動作習慣。